灯。
毕绫七岁时,读书。
他读什麽,几乎是师父拿什麽,他读什麽。
师父拿什麽,《诗选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声律启蒙》,只要是师父拿的,他都看,他不挑选,他没得选。
他不知道自己看什麽,读一遍,好像就明白意思,囫囵吞枣,他也不是很在乎,师父也不是很在乎。
只要是有字的,他都读。他不是很在乎周昆洛怎麽看他。
他跟师父越发亲近了。
他们彷佛亲父子。
毕绫看他们给彼此夹菜,想自己多余,彷佛无色人一样,他不是很能融入进去,他像个多余的角色,不知道自己应该吃什麽菜。
这时夔筝就会给他夹菜。
他给他夹虾、高笋、鱼、豆腐,然後把虾给周昆洛一只,给他夹鱼,毕绫看着那些碎成块的鱼,觉得这鱼不好吃,应该吃豆腐,於是他吃了一勺豆腐混米饭,麻婆豆腐,他喜欢吃,觉得好吃,有时吃到花椒,他就把花椒壳吐出来,继续吃。
是不是偏心就是这样的,他不明白。
他不明白,为什麽他碗里堆得比周昆洛高得多,他还是觉得师父偏心。
或许是他不会功夫,没法加入他们,於是被他们两个排斥在外。
就像所有小孩对师父有的舐犊之情一样,他也喜欢师父多看看他,多偏爱他。
他不是很明白周昆洛对他的忌惮。
他怕他身上的「气」。
「气」,学武的人都有「气」,「天气」、「运气」、「晦气」,都是「气」,都是学武的人要了解的事。天气,天时地利人和;运气,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;晦气,四季更替,五谷杂粮。
他不知道他身上的「气」是一种「火气」。
火,五行之火,金木水火土,会为他带来灾厄,人却洁白无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