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伸儿,那种伞如何?”
“还行。”
“好售乎?”
“应当好售吧。”
“如此,丝绸亦可以做伞。”
“能做。”
后来的“洋伞”就是钢架薄布雨伞,轻便,便宜,迅速取代了各类的油伞。
现在造钢架伞骨是不可能的,那就比较三种材料的优缺点。
早先的油布伞比较笨拙,但真的耐用,如果保管小心妥当,一把伞能用好几十年。
然后就是赵别初所说的丝绸,也开始用了,所谓的黄罗伞盖,那种伞多是用丝绸做成的,帝王将相出行遮阳用的。
想做雨伞,不是刷桐油,而是浸泡。
但丝绸太贵,如果想染上精美的图案,价格更贵,放在伞上,还未必有竹纸做的纸伞美观。
竹纸伞能兼两者之长,同样的轻便,美观,造价低廉。虽不如早先的油布伞耐用,放在城里雨天出行也足够了。
并且不但能做雨伞,还能做各种扇子,折扇,小团扇,大团扇,也能做屏风。
“仿之也容易。”
“也要两三年辰光了。”
这是长安地区的,放在外地,这个时间会更长。
某个外地,才是李伸的用意所在。
“伸儿……”
“有什么想说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