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月吟韵>灵异科幻>伸唐 > 第四十三章 壮哉
    这种情况是三门峡和崤函通道地形导致的。

    三门峡分为人门、神门和鬼门三条河道,神门鬼门下游是许多滩石,不能通航。

    船只从上游而来简单一点,直接从人门峡冲向下游。

    从下游而来的船只比较麻烦了,或用纤夫拉,过了人门峡,才徐徐向渭水出发。

    因为人门峡水流湍急,以及三门峡下面的那根“砥柱”,“拉纤法”容易出事,许多客商选择了第二种办法。

    他们让船只泊于三门峡下游的渡口,将货物卸下来,改从北岸的陆地走,过了三门峡,然后从陕州城东的渡口再将货物装上船,驶向长安。

    因为这个特性,陕州在唐朝地位极其重要,又陆续地在这一带设置了集津仓、盐仓、太原仓等重要的仓储。

    大阳桥渡就是陕州城东的那个渡口,李世民东巡,丘行恭于此架设了一座浮桥,赐名为大阳桥,不久荒废,只留下一个地名。

    之所以从这两个渡口停泊装卸,是因为这两个渡口的水流比较平缓,船只停泊比较安全。

    第二条道路是崤函古道,又称为崤函通道,指的是黄河南岸崤山以西到潼关沿河道路。

    因为关系到了长安的安全,各个朝代陆续地在这条通道上建设了几个重要的关卡,比如潼关、大谷关、桃林塞(故函谷关)。

    但这条道路两边多山,道路比较狭窄,窄处仅能通一辆马车。

    还有第三条道路,唐朝在南边修建了一条官道,出潼关、奔大谷关,赴虢州,达陕州。

    李伸准备走的就是这条道路。

    但他出了潼关扭头回看时,忽然想到了一首元曲: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,山河表里潼关路。望西都,意踌躇。

    伤心秦汉经行处

    【本章阅读完毕,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;https://kpc.lantingge.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】